新闻动态

用精准服务,铸就兴标品牌

水处理行业排污许可证填报常见问题


  水处理行业排污许可证填报常见问题及填写要求:

  常见问题一:废气、废水生产环节存在疏漏

  填写要求:污水处理厂从泵房、格栅到污泥各段之间可能产生恶臭气体;现场外的进水量和现场进水量应分别报告。

  常见问题二:污水处理设施参数存在遗漏

  排污许可证填报填写要求:按设计值填写,设施名称、设施编号、设计水质、设计参数、用药为必填项,详见《水处理行业污水排放许可证申领技术规范》附录A.3~A.33.

  常见问题三:污泥处理设施参数填充不准

  排污许可证填报填报要求:不同的污泥处理设施需要填写不同的设施参数。按照《水处理行业排污许可证申领发放技术规范》4.5.2填写压滤机、离心机、干燥机等功率,填写浓缩池容积,填写干燥场面积等。

  常见问题四:进水信息填写不完整,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接收的工业废水进水信息。

  排污许可证填报填方要求:根据污水处理厂接办协议组织进入工业污水排放单位,或根据其他行业污水排放许可证在污水处理厂资料倒排。

  常见问题五:一定要上传废水污染物年允许排放限值的计算过程,其中确定了位移值。

  排污许可证填报填写要求:根据计算公式EJ,permit=Q*Cj,permit*10-6计算,EJ,permit为废水污染物允许年排放限值,Cj,permit为允许排放浓度,Q为排水量;位移应为近三年实际或预期位移的平均值,但不得超过环评的设计值。再生水量不计入总排水量计算。

  常见问题六:自我监测污染物的类型和频率不准确

  填写要求:参照《水处理》(HJ1083-2020)确定需要检测的污染物种类和频率。

  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,进一步明确企业持证排污的责任和义务,这些责任和义务也是通过落实环保法、水污染防治法、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关于企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管理的有关要求,也包括自行监测和达标判断的责任和义务等,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法律化、制度化、长期化、稳定化。

  排污许可证填报将作为固定污染源监管执法的主要依据,加强污染物排放量监管,强化执行报告台账记录检查,强化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等。实现监管、监测、执法有效联动、闭环管理。建立企业环境守法和诚信信息共享机制,强化排污许可证的信用约束。对发现的无证排污、不按证排污、逃避监管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,对排污单位日常管理中不按期提交执行报告、不开展自行监测等不规范行为予以处罚,对排污许可违法典型案例,依法严惩、公开曝光、强化震慑。